信 (Telecommunication)


在今天﹐越來越多辦公室工作都在辦公室之外來做﹐許多人以為電信(Telecommunication)都只會發生在那些完全在家裡辦公的人士﹐但這只是使用電信的其中一種情形而已。

但凡需要使用電話技術去連接中央資源的人們﹐都可以說是電信的使用者。比如某些“neighborhood work center”就提供了一個工作場所給好些不同公司的僱員﹐讓他們無需真正去到辦公室幹活﹐當然﹐那些流動工作者﹐通常都得在路上工作﹐也是使用電信的最佳例子。

電信的優點 & 缺點

對公司而言﹐電信的優點主要有這些﹕

  • 可以招募更廣地域的僱員。
  • 可以保留一些好的僱員﹐如果他們因為某些原因要搬到其它地方去的話。
  • 公司對那些比較喜歡靈活工作環境的僱員更具吸引力。
  • 可以減少因為生病、交通、或是惡劣天氣因素引起的缺勤。
  • 辦公室費用會大幅度減少。
對僱員而言﹐電信可以為他們帶來這些便利﹕
  • 他們可以從居所到不同的地方工作。
  • 可以保持一份好工作﹐就算是必須搬遷到其它地方。
  • 可以有一個更加靈活的工作環境。
  • 再無上班路途之苦。

當然﹐電信也有其自身的缺點存在的﹐也不是對所有人都適合﹐主要是因為過于零散和缺少有效的監督和輔助﹐而且也有技術上面的問題。電信的問題主要來源於﹕

人為因素﹕

  • 因為社交的隔絕而引起的孤燥和厭倦﹐有些人比較喜歡與別人交往才能有精神。
  • 家人的打擾和分心。
  • 缺乏監督和紀律去獨立工作。
  • 較差的時間安排。
選擇一位合適的符號電信條件的應徵者是最佳的解決之道。您要挑的是一個管理性和自覺性比較強﹐且有良好的效能評估能力的人選﹐而非那些效率低下﹐且要不斷督促﹐踢一踢才動一動的懶木頭。另外﹐如果您一早就和他們約法三章﹐並做出有效的安排﹐這對雙方都比較容易地過渡。

設備因素﹕

許多電信工作都和電腦有關﹐這樣對那些大多數只有一台電腦的電信人來說﹐將會是個問題﹕如果在辦公室裡面﹐假如工作站壞掉了﹐您還可以到其它的機器繼續工作﹐然後等機器修理好﹔但在家的話就得停工了﹐在電腦修好之前﹐只能乾等。

另外﹐一些電信問題﹐諸如modem壞掉等狀況﹐也會打斷和辦公室的連線。對這些技術問題﹐您也無可耐何﹐只能儘量避免而已﹕儘可能使用比較好的﹐穩定的硬體和軟體就是了。

遠端控制 Vs 遠端連接

一旦您有僱員決定使用電信連接﹐您就要在兩種電信手段之間做出決定﹕遠端控制(Remote Control)﹐和遠端連接(Remote Access)。

兩者其實都使用相同的設備﹕一個modem、一條電話線、一台電腦﹔內裡不同之處在於和辦公室的電信連接方法﹐而這則取決於進行何種的電信作業和使用什麼的軟體去做。

Remote Control

在使用遠端控制的時候﹐使用者實際上是在家裡通過modem控制和使用一台網絡上面的電腦。這需要在辦公室的網絡上面設置一台host電腦﹐然後將家裡的電腦設置為remote電腦。

如果您玩過pcAnywhere之類的軟體﹐相信對此並不陌生。遠端電腦實際上是作為遠端使用者的“前端”﹐讓他/她可以用鍵盤輸入數據和從熒幕上看到結果。在遠端電腦和辦公室之間傳輸的僅是輸入和輸出而已﹐所有運算工作都在host機器上完成﹕包括應用程式、處理器運算等等﹔遠端電腦基本上可以不需安裝應用程式﹐使用的其實是host上面的。

簡單來說﹕遠端控制﹐好比是將host電腦的熒幕線和鍵盤線延長到remote端那樣。

遠端控制對那些需要大量數據的文字模式程式非常好用﹐但如果使用圖形界面的程式﹐諸如windows和windows程式﹐則會緩慢得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遠端控制程式只傳送熒幕畫面變更的部份﹐從而減少數據的交通。

除了在使用windwos的時候比較慢之外﹐遠端控制也有其一些缺點﹕

  • 您必須要有超過一台的電腦參與電信過程﹕一台在辦公室的host機器﹐和一台在家的remote機器。
  • 其安裝也需要額外的佈線安排、電源、冷卻、和空間。
  • 如果host機器當掉了﹐遠端使用者並不能將之重新啟動。
  • 當工作站做為host工作的時候﹐其它使用者就不能使用它了。
  • 也有安全上面的問題。取決于軟體的功能﹐很有可能是當遠端使用者連接之後﹐其它人會坐到host前面而使用它。現在大多數的遠端控制軟體﹐都會要求遠端使用者在連接成功之後還要提供使用者和密碼來登錄﹐您要確定您的遠端程式包括有此功能。

Remote Access

遠端連接﹐(也有人稱之為remote nodes)﹐是將遠端的電腦當成是網路其中的一個節點﹐而不是另一台PC的控制器。

這時候遠端機器必須進行所有的運算處理﹐所有的程式也安裝在本地的硬碟上面。使用遠端連接需要在兩端的機器上面安裝遠端連接軟體﹐而實際上﹐遠端機器也是辦公室網路中的一員﹐只不過不是通過網線而是電話線連接到網路上面而已。

使用者先要撥號連接到遠端連接伺服器(可以是和檔案伺服器同一台機器﹐也可以專門指定一台)﹐然後再登錄上網路使用網路資源﹐一如在辦公室裡面一樣(當然除了速度之外)。另外﹐安全係數也因軟體而異。

當使用者獲取檔案之後﹐一切工作都只在遠端電腦進行﹐只有當回存或獲取新檔案才需要連接檔案伺服器﹐因而﹐如果您跑的是一些widows圖形界面程式的話﹐遠端連接對比遠端控制來說應該是個較佳的選擇。不過﹐遠端連接也需要跟多的時間去獲取檔案﹐還記得在電腦基礎裡面講述過電腦是如何工作的嗎﹖“記憶體﹗”﹕使用遠端連接的機器必須要先將檔案整份載入後才能工作﹐如果檔案比較大的話﹐那麼下載時間也就比較長了﹐而不像遠端控制那樣只等待螢幕回應了。

哪一個比較好﹖

當您真的要在遠端控制和遠端連接之間做取舍的時候﹐有幾點您是必須要考慮的﹕

  • 使用者設備如何﹖他們要使用什麼樣的程式來工作﹖
  • 機器的硬體兼容性如何﹖記憶體容量多大﹖
  • 兩種方法究竟要如何在您的網路中工作﹖

與其說﹕您在選擇遠端控制還是遠端連接﹐到不如說﹕您要選擇下載屏幕(對DOS程式來說並不算什麼大不了﹐但對windows程式來說則要多加留心了)﹔還是選擇下載檔案。無論您怎樣挖空心思﹐電信在這一點上﹐是無法和辦公室網路的速度媲美的。不過﹐您也有一個選擇就是﹕分別使用遠端控制和遠端連接進行不同的分工﹐他們並非是魚與熊掌的關係。

Modem連接

Modem可以說是在電信過程中最常使用的硬體之一﹐當然您也可以使用ISDN、xDSL、Cable Modem等設備﹐不過這些服務並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得到﹐通常只有在大城市才有﹐如果在小的鄉村地方﹐畢竟電話網路才是最普及的。

MODEM這名稱其實是由兩個詞組成的﹕MOdulator/DEModulator(調制/解調器)。它好比一個翻譯﹐將電腦的信號轉換成電話線可以攜載的模擬信號(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話線都是模擬制式的)﹐然後在另一端再將模擬信號轉換回電腦信號。不過﹐事實上並不是所有modem都可以對講的哦﹐越快的modem﹐越是曲高和寡。

要在modem之間溝通﹐它們都必須使用兼容的調制、錯誤控制、和數據壓縮等協定﹐下面我就分別對這些協定做一個簡單的了解﹕

調制協定

一般人買modem都只關心速度﹐比如28.8Kbps或33.6Kbps﹐甚少留意它們使用的是什麼樣的調制協定。只有到了56K的時候﹐我們才會關心它是x2的﹐還是flex的﹐還是V9.0的。

究竟這些協定代表了什麼呢﹖正如我們剛才討論的﹐modem是用來在電話線和電腦之間進行信號轉換的設備﹐調制協定則建立起信號轉換的規則。就好像國民黨和共產黨進行談判之前﹐都先磋商好哪些項目會真的擺到談判桌上一樣﹐否則一個高唱兩國論﹐另一個文功武嚇的話﹐就什麼也談不攏了。

調制協定建立起諸如﹕速度、同位檢測、和位元同步等基本規則﹐而這些因素都決定了雙方modem的數據傳輸速度。或許您也聽過下面這些modem調制協定了吧﹕

V.32bis

許多9600bps的modem都使用V.32協定﹐緊接其後的一個由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 (CCITT)制定的協定被稱為V.32bis﹐則成為14.4modem的標準。對比V.32來說﹐V.32bis具有一下的優點﹕
  • 更快﹕跑14.4Kbps而不是9600bps。
  • 更聰明﹕當信號達不到14.4K的時候﹐會自己退回到1200、9600、7200、甚至4800bps的速度去。

V.34

在1993年之前它都被稱為V.Turbo。V.34不僅應用於28.8的modem﹐也能支持33.6的速度﹐可以從33.6Kbps降到2400bps的速度。V.34一度被認為是能達到的最快modem速度了。

V.90

V.90的推出有點特別﹐這要先了解一下56Kx2和56KFlex之爭了﹕早在1996年﹐著名的modem廠商US Robotics 推出了一款叫x2的modem突破了33.6的極限。但x2不是開放技術﹐這逼使其它競爭者聯合起來開發另一個56K的標準與之較量﹐終于Rockwell的Flex標準逐漸被各廠商所擁戴﹐而且市場佔有率也迅速的擴大。然而﹐這兩個標準卻是不兼容的﹐就好像錄影帶有NTSC和PAL制式之情形一樣。這給ISP和用戶都帶來了很大不便﹐而且令成本也高漲不少。最後大家都認識到兩者之爭對彼此都沒好處﹐這就是V.90產生的背景了。

V.90雖然說是可以支持56K的速度﹐但在實際應用中﹐由於電話線路的限制﹐最多只能達到53K﹐而且﹐這僅是對下載速度而言﹐用戶端的上載速度依然維持在33.6的速度。因此﹐56K可以說是第一個非對稱式的modem標準了。

錯誤控制協定

您應該知道8bit構成1byte﹐而一個byte則可以做為一個ASCII字母使用﹐其實所謂的ASCII字母只不過一堆不同的bit組合而已。在modem傳輸中都是以bit來做為單位的﹐如果因為電話線噪音和其它因素影響﹐而令到數據丟失﹐那麼重組出來的bit的排列就很可能不是原來的樣子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糾錯協定變得如此重要的原因。

錯誤控制協定在技術上面非常複雜﹐恐怕超出這裡要說的範圍了。不過﹐有兩種主要的modem檢錯手段我們也可以略為認識一下的﹕

  • 可以將所有數據都發送兩次﹐並查看兩份數據是否一致。
  • 在發送前和接收後﹐使用不同的數學功能對數據中的byte進行檢查﹐查看得出來結果是否吻合。

第一種方法不是不可行﹐只是略顯迂腐而已。因為如果第一個數據被干擾了﹐第二個也很有可能重蹈複徹。

第二種方法看來比較可靠﹐一旦數據通過了檢閱﹐由功能所產生的額外bit就會被忽略。

通常有兩種糾錯協定被廣泛採用的﹐它們是﹕MNP 4 和 V.42。如果數據在公共電話網路傳輸過程中損毀的話﹐這些協定就會告訴發送端modem重發損毀的數據。

MNP﹐為Microcom Network Protocols的簡稱﹐實際上MNP有2、3、4這幾個不同的錯誤控制協定(MNP 5 則和數據壓縮一起使用)。而MNP 4是最廣泛使用的協定﹐甚至一度成為行業標準﹐因為除了Microcom之外也沒有其它機構開發錯誤控制協定了。不過這情形在V.42推出之後得到了改變。

V.42﹐它是有CCITT在1988年建立的﹐它實際上使用兩個錯誤控制手段﹕Link Access Procedure for Modems (LAP-M)是其主要的錯誤控制協定。然而﹐當它不能使用LAP-M的時候還可以使用MNP 4。

數據壓縮協定

數據壓縮協定規定了發送端modem如何進行數據壓縮及接收端modem如何進行解壓的方法。

當modem使用數據壓縮的時候﹐必須要有錯誤檢測的能力(以備數據在壓縮和解壓過程中損毀之需)。不過您要留意一點﹐就是﹕使用數據壓縮不是任何時候都是最快的﹐在某些情形﹐數據壓縮甚至會拖慢傳送速度呢。

數據壓縮的協定主要有﹕MNP 5 和 V.42bis。MNP 5 揉合了錯誤控制協定 MNP 4在內﹐最高壓縮比為2:1。不過它有一個比較蠢笨之處是﹐對那些已經壓縮了的檔案﹐例如 .ZIP當案﹐依然還會進行再次進行壓縮﹐這樣就會毫無意義的將傳送速度拖慢下來了。

V.42bis協定是在1989年被開發的﹐可以說是一種較好的數據壓縮協定﹐除了可以對數據進行壓縮處理外﹐它還可以提供V.42的糾錯能力﹐所以您的V.42bis modem就無需同時安裝和V.42協定了。它的最高壓縮比可以達到4:1﹐而且比MNP 5更高效﹐因為它可以動態的偵測一些無用字串﹐且不會對已經壓縮過的數據進行壓縮。

雖然看上去數據壓縮是個不錯的主意﹐不過在您考慮使用數據壓縮modem的時候﹐還有幾件事情要注意的﹕

首先﹐並不是所有數據都可以使用壓縮的﹐許多ZIP檔案通常都已經被壓縮過了﹐而且許多圖像格式的檔案也是如此﹐使用數據壓縮對這些檔案也無能為力﹐徒耗時間而已。如果您使用諸如winzip等軟體對好幾個檔案壓縮成為一個檔案﹐再進行傳輸﹐這在直接使用網線連接的網路來說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不過對modem而言﹐卻需要更多的時間將一份較大的檔案傳送出去﹐這樣反而比逐個逐個小檔案要更慢。如果您的modem使用MNP 5這樣的協定﹐它還會再嘗試一次壓縮﹐也就更慢了。

再者﹐許多modem對實際的數據壓縮評估都過份樂觀﹐例如有些modem標榜自己的傳送速度如何如何﹐其實很大成數都是將壓縮數據包括在內﹐而這些數據大部份都是一些壓縮比例較高的檔案。

數據緩衝

在使用高速modem進行傳輸的時候﹐如果您的機器是比較舊的型號﹐很可能您的通訊口和modem的速度並不相配。電腦用來控制通訊口的軟體是鑲嵌在一個叫 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imiter (UART)的晶片組。通常我們會使用三種不同的UART晶片組﹕5250、16450、和16550﹐而只有16550可以支持高速的數據傳輸。如果您使用的不是16550﹐您可以有四個途徑去獲得﹕

  • 您可以買一個UART晶片組來更換﹐不過這樣做一點都不容易(看看那些焊腳就嚇死了﹗)﹐所以這不是一個值得推薦的提議。
  • 您可以使用軟體工具來模擬16550﹐在多數情形下一個它們應該做得到﹐不過也不便宜就是了(TurboComm曾買到$25美金)。
  • 您可以可以購買帶16550的I/O卡﹐通常都會有兩個通訊口和一個列印口。
  • 內置式modem﹐許多高速的內置式modem都自帶有16550的晶片組的。

除了要使用16550 UART來支持高速modem之外﹐您還要考慮另外一個題目﹐就是數據的流量控制。

毫無疑問的是﹕您會希望數據從您的PC盡可能快的流向modem。不過問題是﹐modem通常都沒有那麼快的能力處理從PC傳來的數據。為解決這問題﹐我們可以使用硬體或是軟體來控制數據的流量﹐而且硬體控制是最通常被採用的方法﹐尤其是對高速modem而言。

最流行的硬體流量控制手段是CTS/RTS(Clear To Send/Requst To Send)。在連接modem和PC之間的RS232界面﹐有兩條信號線分別叫做CTS和RTS﹕發送端modem使用CTS﹐而接收端modem則使用RTS。當發送端modem可以進行數據發送的時候﹐它會通過CTS傳一個信號給PC﹐這樣PC就會將數據傳給modem﹐如果PC傳送的速度太快﹐以至modem再不能處理的時候﹐modem就會停止CTS的信號﹐這樣PC就知道該讓modem歇歇了。在接收端﹐如果PC處理的速度不夠modem傳來數據的速度快的話﹐然後PC就會停止CTS的信號﹐直到PC可以進行處理為止。

這樣的情形我們就需要為modem建立一個緩衝區﹐來接管那些還沒來得及處理的數據﹐同時要配合流量控制一起使用。

小結

好了﹐相信您能堅持閱讀以上那些孤燥乏味的文章也真不容易﹐雖然還有很多東西沒有觸及到﹐但我也實在不想讓您打瞌睡去了。網路概論可以暫時討論到這裡﹐如果以後還有時間再做補充吧。

後面要討論的其實要比以上的文章更晦澀難懂。如果您對它們沒什麼興趣的話﹐也不必細究﹐只挑一些您認為必要的部份來看就是了。不過關于IP地址部份﹐我還希望您能夠多了解一下的﹐因為在管理IP網路的時候會變得非常重要。

 

 


© 2000 Netman 網中人
Last Updated: March 28,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