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州 wrote in message news:3bjfIR$5iV@bbs.cynix.com.tw...
> 大家好:
>
> 我是小州,弟常常在 Linux 連線討論版內看到許多很常出現的問題,
> 弟大致上整理了一下,不定期會陸續的把相關的問題整理後張貼出來。
>
> 有不足的地方,弟會隨時補充。若是下面的內容有需要修正的,
> 請告訴弟一聲,謝謝 :)
>
> ---------------------------------------------------------------------
>
> ////// 版權聲明
> //////
> ////// 本文件之版權屬於 作者 所有
> //////
> ////// 未經同意,不得有任何商業行為的重製及仿製。商業網站之收錄及提供下載
> ////// 之行為亦在禁止之列。
>
> ---------------------------------------------------------------------
>
> 系統安裝篇
>
> 1. 我已經取得了 Linux 的光碟片,但是我的電腦並不支援 CD-ROM 光碟機開機,
> 所以無法直接開機進入Linux 進行安裝,我該怎麼做?
>
> Ans:
>
> 目前的電腦機種,BIOS 應該多半支援由 CD-ROM 開機的功能,若是你的電腦是
> 比較舊的機種,BIOS並不支援 CD-ROM 開機也是沒有關係的,因為您可以改以
> 製作開機片的方式進行 Linux 的安裝。
>
> ** 製作開機片的方式 : **
>
> ---------------------------------------------------------------------
>
> RedHat 系統部分:
>
> 以RedHat 系統來說:你可以在 RedHat 光碟片內的找到開機的 "Image" 檔案,
> 而這些檔案就存放於 /images 目錄裡面。不同的版本RedHat,檔名可能也會有
> 所差異。以 RedHat 6.x 來說,/images 目錄內 有 boot.img、bootnet.img、
> pcmica.img、rescue.img 這些檔案。
>
> boot.img 這個 boot image 檔案,提供了 Local CD-ROM 以及 HardDisk的安裝。
> 倘若你要透過現有的 RedHat 光碟片進行安裝, 或者是你的硬碟某個分割區內
> 已經放置了一份 RedHat 的安裝檔案,您就可以選擇使用 boot.img 檔案製作
> 開機片進行安裝。
>
> bootnet.img 這個 boot image 檔案,則是提供了網路的方式進行系統的安裝。
> 這個開機的檔案提供了 NFS、FTP 以及 HTTP 的網路協定方式,讓你透過網路的
> 方式進行 RedHat 系統的安裝。
>
> rescue.img 這個 image 檔案,稱之為救援 image 檔案,也就是用來處理當系統
> 無法正常啟動時所使用的開機檔案。若是往後 Linux 發生了問題,而無法正常
> 啟動系統,便可以使用這個 image 檔案製作開機片進入系統,進而把問題解決。
>
> ---------------------------------------------------------------------
>
> Mandrake 系統的話,在 Mandrake 光碟片內的找到開機的 "Image" 檔案,
> 而這些檔案就存放於 /images 目錄裡面。不同的版本 Mandrake,檔名可能也會有
> 所差異。以 Mandrake 7.x 來說,/images 目錄內 有 cdrom.img、hd.img、
> network.img、pcmcia.img、txt_boot.img、txt_bootnet.img 等檔案。
>
> cdrom.img 這個 boot image 檔案,是提供 CDROM 的方式進行安裝。
>
> hd.img 這個 boot image 檔案,則是提供讓您可以透過放置在硬碟上的
> Mandrake 檔案進行安裝。
>
> network.img 這個 boot image 檔案,則是提供了網路的方式進行系統的安裝。
>
> pcmcia.img ,若是您是要使用 notebook 進行安裝,請選這個 boot image。
>
> txt_boot.img、txt_bootnet.img 這兩個檔案,則是提供給無法正常使用圖形化
> 模式安裝的機器,改以使用文字模式的方式進行安裝。
>
> ---------------------------------------------------------------------
>
> 在 OpenLinux 這個 Distribution 內,你也是可以在 OpenLinux 光碟片內的
> \col\launch\floppy 目錄內找到 兩個開機檔案。這兩個開機檔案分別是
> install.144 以及 modules.144。
>
> install.144 這個是主要的安裝開機 image 檔案。而另一個 modules.144 檔案,
> 這是所謂的 modules 模組檔案,裡面是存放了許多硬體驅動程式的模組檔案。
> 當安裝 OpenLinux 時,若是安裝程式偵測到相關硬體,安裝程式會要求你插入
> 這張 modules 磁片,以便於驅動這個硬體裝置。
>
> 確定製作開機檔案的位置後,接著就是要製作開機片囉。要把這些所謂的
> boot image 寫入到磁片內,可不是直接把這些檔案複製到磁片內,
> 您需要的是使用 rawrite 這個程式把 image 檔案寫入到磁片內才可以。
>
> ---------------------------------------------------------------------
>
> Slackware 部份 :
>
> Slackware 系統的話,在 Slackware CDROM 內分別找到:
>
> bootdsks.12 、bootdsks.144 : 這個目錄是存放 1.2M 與 1.44M 格式的
> 一堆 boot image 開機檔案。一般來說,直接使用 bare.i 這個 boot image
> 檔案就可以了。若是您有特殊的週邊裝置,請參考該目錄內的 README.TXT
> 檔案,選擇您需要的 boot image 。
>
> rootdsks : 這個目錄則是存放 root filesystem 的 boot image 檔案。
> 裡面分別有 color.gz、network.dsk、pcmcia.dsk、text.gz、umsdos.gz
> 等 rootdisk 所需要的 image 檔案。一般使用 color.gz 檔案即可。
> 若是您要透過網路安裝,可以使用 network.dsk ;使用 notebook 機器
> 的話,請選擇 pcmcia.dsk;若是您要把 Linux 安裝在 msdos 分割區的話,
> 請選擇 umsdos.gz 檔案。
>
> ---------------------------------------------------------------------
>
> 製作開機片的方式:
>
> rawrite file=boot.img drive=a:
>
> file 的參數就是告訴 rawrite程式,要讀取的 image 的檔案名稱。若是
> boot.img 檔案不是在 工作目錄中,記得輸入完整的路徑。比方:
>
> rarwite file=d:\images\boot.img drive=a:
>
> 若是你沒有指定任何參數,而是直接執行 rawrite 程式的話,那 rawrite 程式會
> 詢問你的來源 image 檔名,以及要寫入到哪個磁碟機內。
>
> 至於 rawrite 這個程式,以 RedHat 光碟片來說,你可以在 \dosutils 這個目錄內
> 找到。OpenLinux 的部分,可以在 \col\launch\floppy 這個包含開機 image
> 檔案目錄內就可以找到。
>
> 另外說到,若是你已經有電腦安裝了 Linux 系統,你也可以透過 Linux 下的
> dd 指令來製作開機片。 操作方式為:
>
> dd if=/mnt/cdrom/images/boot.img of=/dev/fd0 bs=1440k
>
> ---------------------------------------------------------------------
>
> ** 使用 AutoBoot ** 的方式
>
> 在 Mandrake、RedHat 等 Linux Distribution 上,可以在 CDROM 找到
> dosutils 目錄,裡面可以找到 autoboot.bat 這個批次檔案。
>
> 該批次檔案內容是呼叫一個 loadlin 的程式,載入 kernel image 檔案,
> 即可進入Linux 安裝程式介面。若是您在純 dos 環境,或者是 Windows
> 系統上選擇關機到 DOS 後還可以驅動您的 CDROM ,即可使用這個方式
> 快速進入 Linux 安裝程式。
>
> 另外在 Mandrake Linux 部份,光碟片的根目錄可以找到 lnx4win 的
> 目錄,在 Windows 環境下執行 lnx4win.exe 這個執行檔,也可關閉
> Windows 系統,並啟動 loadlin 程式載入 kernel image 檔案進行
> 安裝的動作。
>
> 2. 我已經準備好要安裝 Linux 了,當我使用先前製作的開機片或是光碟片進行
> 開機時,開機到一半突然出現了 boot failure 的錯誤訊息,這是怎麼回事?
>
> Ans:
>
> 會出現 boot failure 的錯誤訊息,多半是開機程式無法正確讀取到開機的
> 相關檔案,原因多半是磁碟片內有壞軌,或者是光碟片刮到無法正常讀取,
> 所以出現了這個問題而無法進行安裝。解決的方式,請使用沒有故障的磁片,
> 重新使用 rawrite 製作開機片進行安裝,或這是更換沒有問題的光碟片就
> 可以了。
>
> 3. 已經可以使用 CDROM 或者是開機片進行開機安裝了,不過開機到一半就
> 發生錯誤導致無法進入圖形介面安裝,該怎麼辦。
>
> Ans:
>
> 若是您使用 CDROM 開機安裝,以 RedHat 6.1 、Mandrake 7.1 or above
> 版本的話,可以在開機出現 boot: 輸入 text 改以文字模式安裝。而
> OpenLinux 、Mandrake 7.0 or below 的話,請參考上面的文章,改以
> 製作文字模式開機片進行安裝就可以了。
>
> 使用開機片的話,也請選擇文字模式的 boot image 檔案進行安裝。
>
> 4. 系統已經可以正常啟動,不過開機進行安裝時,螢幕突然出現了 signal 7
> 或是 signal 11 的訊息,或者是直接就當機了?
>
> Ans:
>
> 當安裝過程中出現了 Signal 7 或者是 Signal 11 錯誤訊息時,這代表了
> Linux 無法在你的電腦上正常執行運作。通常這個情況,與系統的 RAM、
> 匯流排等等週邊裝置有很大的關係。遇到了這個錯誤訊息,可以由下面的的
> 步驟檢查一下系統的情況:
>
> * 電腦的 CPU 是否超頻了? 若是有的話,請把 CPU 的運作速度調整回原先的
> 運作速度。許多 CPU 在超頻後,可以在 Windows 系統下正常運作,不過在
> Linux 可能就無法正常的運作。為了可以正常安裝Linux 系統,也為了往後
> Linux 可以正常的運作,請把 CPU 的運作速度調整回來吧。
>
> * BIOS 內是否設定有誤?開機時請進入 BIOS 設定內,檢查一下是否有不正確
> 的設定。比方您系統 RAM 的存取速度為 70ms,不過你誤設定為 60ms,
> 那可以會造成 Linux 安裝失敗的問題。
>
> * 系統的記憶體是否混插,才會造成記憶體不穩定,導致於安裝失敗?您也許
> 可以把 RAM 換成插槽,也許就可以解決了。或者是把混插的 RAM 先拆下來,
> 測試一下是否還會有這個情況。
>
> * 系統是否插上了太多介面卡?試著把暫時不需要的介面卡先拆下來,
> 再啟動安裝程式,看看是否還會有這個情況。
>
> 5. 使用 RedHat、Mandrake 安裝過程中,突然會出現一堆 python 顯示出來
> 的錯誤訊息,導致安裝終止而系統重新開機。
>
> Ans:
>
> 現在尚未明確得知該問題發生的原因與解決方式。
>
> 6. Mandrake、RedHat 安裝過程中,沒有偵測到我的週邊裝置,比方 SCSI 卡,
> 該怎麼辦?
>
> Ans:
>
> 建議可以先參考各家 Linux Distribution 提供的硬體支援列表,確定
> 目前使用的相關週邊裝置是否支援。
>
> http://www.redhat.com/support/hardware/
> http://www.linux.org.tw/hardware/
>
> X Server 部份:
>
> http://www.xfree86.org/cardlist.html
> http://www.xfree86.org/current/Status.html
>
> 7. RedHat Linux 安裝過程中,當我選擇 OK 要繼續下面的安裝步驟時,安裝程式
> 出現了:「You must assign a root (/) partition to Linux native partition
> (ext2) for install to proceed」的訊息而無法繼續…
>
> Ans:
>
> 要安裝 Linux 的話,您至少需要分割出一塊 linux native 的分割區,以便於
> 當作系統的根目錄才行。解決的方式,請選擇一塊分割區域,選擇下面的 Edit
> 項目,在 【mount point】 欄位中填入【/】就可以了。
>
> 8. RedHat Linux 安裝過程中,當我選擇 OK 要繼續下面的安裝步驟時,安裝程式
> 出現了「You must assign a swap partition for the install to proceed」
> 的訊息而無法繼續…
>
> Ans:
>
> 為了 Linux 安裝好後可以正常運作,安裝程式強迫你必須分割出 Linux Swap
> Partition 供系統使用。解決的方式,你需要分割出一塊 Linux Partition,
> 並把分割區的 Type 設定為 Linux Swap (id type 為 82),這樣子就可以
> 繼續安裝下去了。
>
> 對了,若是您安裝的是 Slackware Linux 的話,安裝程式並不強迫您一定
> 要分割出 Linux Swap 分割區才可以繼續進行安裝。
>
> 9. RedHat Linux 安裝過程中,當設定好各個分割區域的 mount point 後,我選擇
> OK 要進行下面的步驟時,安裝程式出現了「Boot Partition too big…」
> 的錯誤訊息而無法繼續,這該如何解決?
>
> Ans:
>
> 若是你用來安裝 Linux 的硬碟,其容量超過 8.4 GB,也就是說,硬碟的
> Cylinders 數量超過了 1024 大小。而安裝時,若是你直接把超過 1024
> Cylinders 的分割區設定為 「/」根目錄使用,安裝程式會發出這個錯誤訊息。
>
> 由於當初 BIOS 的限制,Linux系統的開機檔案需要在 1024 Cylinders 以內,
> 以確保系統開機時,LILO 開機程式使用標準 INT13H BIOS 呼叫才可以正確的
> 讀取到 /boot 目錄內的開機檔案。
>
> 而後來的 BIOS 已經沒有這個限制了,有所謂的 INT 13H EXT 呼叫可以存取
> 在 1024 Cylinders 的資料,不過舊版 LILO 還不支援 INT13H EXT 呼叫以便於
> 可以存取放置在 1024 Cylinders 外的 kernel image 檔案。
>
> 所以解決的方式,請於分割出一塊 Partition 分割區空間位於 1024 Cylinders
> 位置以內,於安裝過程中設定為 /boot 掛入點【mount point】就可以了。
>
> 而上面提到的這個 LILO 問題,在 LILO 新版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若是您
> 安裝的是 Slackware 7.1、RedHat 6.2、Mandrake 7.1 或者是更新的版本,
> 那安裝過程中,就沒有上面的問題,簡單說也就不需要另外劃分出一塊分割區
> 給 /boot 使用了。
>
> 10. RedHat Linux 安裝過程中,於切割 linux native 時,不管我給多少
> 容量,安裝程式總是出現 no enough free size 的訊息而無法繼續安裝。
>
> Ans:
>
> 請先確定若是您要分割出 Primary Partition 主分割區的話,現有
> Primary Partition 是否已經 4 個了。Primary Partition 最多只能夠
> 有 4 塊分割區而已。
>
> 11. 當安裝完要安裝的套件時,於開始安裝時便出現出現了錯誤,無法把套件安裝
> 進去 ….
>
> Ans:
>
> 您可以按 Alt-F4 看一下是否出現了VFS: Can't find an ext2 filesystem
> 這類訊息。倘若有看到的話,那就是前先的步驟中,你建立了新的分割區域,
> 但是你選擇了不 format 該分割區的項目,導致於該分割區尚未建立 Linux ext2
> 檔案系統,而導致於無法正常安裝。
>
> 12. 當系統進行到 LILO 這個安裝步驟時,不管我是選擇安裝在 MBR 或者是
> First sector of Partition 的項目,都無法把 LILO 安裝進去,這是怎麼回事?
>
> Ans:
>
> 在某些情況下,RedHat 安裝程式會發生這個問題導致無法正常把 LILO 開機程式
> 安裝進去。會有這個問題,詳細的原因到目前不是相當清楚…. 若是發生了
> 這個情況,可以先選擇跳過 LILO 的安裝,不過下次重新開機時,系統會無法正常
> 啟動 Linux 系統。
>
> 解決的方式,先使用當初安裝過程中安裝程式幫你建立的開機片進行開機,
> 或者是使用linux 安裝光碟片進行開機。出現 lilo boot: 訊息時,請輸入:
> vmlinuz root=/dev/hda1 ro
>
> vmlinuz 這是 label 的項目名稱,一般多半是 vmlinuz 或者是 linux。
> 若是不清楚的話,可以按一下 鍵看看有哪些可用的 label 項目名稱。
> 後面的 root=/dev/hda1 的意思是說,告訴 linux 開機核心檔案 linux 的
> root 「/」分割區域在 hda1 這個位置。所以 /dev/hda1 這個敘述,請適當的
> 改成你的 linux root 分割區域的位置。ro 代表使用 read only 的方式於
> 開機時掛入 linux root 檔案系統。
>
> 若是沒有問題的話,開機完畢即可進入系統後。接著自己需要手動建立
> /etc/lilo.conf 檔案,在裡面設定好相關的項目,然後執行一遍 lilo
> 程式讓 lilo 重新安裝上就可以了。
>
> /etc/lilo.conf 檔案的建立方式,可以參考這個範例:
>
> boot=/dev/hda
> map=/boot/map
> install=/boot/boot.b
> prompt
> timeout=50
> image=/boot/vmlinuz-2.2.5
> label=linux
> root=/dev/hda1
> initrd=/boot/initrd-2.2.5.img
> read-only
>
> boot=/dev/hda 這個項目是告訴把 lilo 安裝到 hda 硬碟的 mbr 區域
> (mbr 就是 Master Boot Record),當 BIOS 進行開機時,會讀入開機硬碟的
> Master Boot Record 的程式碼進行開機的動作。
>
> 若是您希望把 LILO 開機程式安裝於 Linux 本身的分割區內,然後再由其他
> Boot Manager 開機管理程式來啟動 Linux 的話,您可以修改 boot= 的項目,
> 把它指向於 Linux 的 root 分割區域即可。比方你的 linux root 分割區域在
> hda1 的位置,就是設定為 boot=/dev/hda1。
>
> 另外說到的是,若是你的硬碟超過了 1024 Cylinders 的位置,當初安裝時
> 單獨劃分出一塊小的分割區域作為 /boot 目錄掛入點的話,/etc/lilo.conf
> 內的 boot= 的項目就指向這個 /boot 所在的分割區內。
>
> map=/boot/map & install=/boot/boot.b 這兩個項目直接照打就可以了。
> 若是希望知道這兩個參數的意思,可以於命令列下執行 「man lilo.conf」
> 就可以看到 lilo.conf 設定檔相關的語法。
>
> prompt 參數的意思,是代表 lilo 開機程式會停在那裡等待使用者的輸入。
> 一般來說,我們還會配合使用 timeout 設定當使用者多少時間沒有按下
> 鍵的時候,就載入預設的項目進行開機。
>
> timeout 項目接的參數是以 1/10 秒為單位。所以timeout=50 就是設定當
> 使用者 5 秒內沒有對鍵盤輸入任何字元時,系統就會直接使用預設的項目
> 進行開機。
>
> 接著後面的項目是一整個項目。image 後面接的是 linux 開機的檔案名稱,
> image=/boot/vmlinuz-2.2.5 ,其中的 /boot/vmlinuz-2.2.5 就是指定開機
> 的檔案名稱。後面接著為 label=linux ,就是設定為這個啟動項目的名稱為
> linux。接著後面為 root=/dev/hda1,root 的參數是用來告訴 lilo 程式,
> Linux 的 root 檔案系統在哪個分割區域內。
>
> initrd 的參數,後面接的是 image 的檔案名稱。這個 image 檔案,可以透過
> mkinitrd 程式加以建立:
>
> mkinitrd /boot/initrd-2.2.5.img 2.2.5
>
> 第一個參數是指定要建立的檔名。後面的參數為目前系統所使用的 kernel核心
> 版本號碼。目前系統所使用的核心版本號碼,可以執行 uname -r 得知。
>
> 什麼時候需要掛入 initrd 這個項目呢?一般來說,這個參數對於 linux 系統
> 是安裝於 SCSI 的硬碟,或者 RAID裝置的時候才需要這個項目。因為系統預設
> 把 SCSI 與 RAID 的驅動程式編譯為 module 檔案,並於開機後需要時才掛入
> 使用。不過若是使用 SCSI硬碟或是 RAID 裝置當 Linux root 分割區域時,
> 開機時會因為還沒有驅動 SCSI or RAID 裝置而無法使用。因此這時候就需要
> 使用 initrd 來幫忙。
>
> 13. 安裝過程中,需要設定 root 系統管理者的密碼,不過密碼欄位不管我
> 怎麼輸入,就是無法 keyin 進入,也都沒有顯示出來。
>
> Ans :
>
> 安裝過程中,設定 root 帳號的密碼,或者是設定建立新使用者的密碼,
> 該輸入的密碼欄位都不會顯示出來,這是正常的現象。所以請確定兩次
> 密碼輸入的內容都一致沒有錯誤即可。
>
> 14. 當我安裝好系統後,開機時只有出現 LI 的訊息,而無法正常進行開機?
>
> Ans:
>
> 開機會出現這個錯誤訊息,多半是 LILO (LInux LOader) 程式沒有安裝正確,
> 所以才會發生這個問題。
>
> 重新開機,進入 BIOS 設定程式內,檢查一下硬碟存取的模式是否設定正確。
> 以目前大於 500 MB 以上的硬碟來說,你需要將硬碟的存取模式設定為 LBA
> 模式,這樣子使用硬碟時才不會有問題發生。
>
> 解決的方式,先使用當初安裝過程中安裝程式幫你建立的開機片進行開機,
> 或者是使用linux 安裝光碟片進行開機。出現 lilo boot: 訊息時,
> 請輸入:vmlinuz root=/dev/hda1 ro
>
> vmlinuz 這是 label 的項目名稱,一般多半是 vmlinuz 或者是 linux。若是
> 不清楚的話,可以按一下 鍵看看有哪些可用的 label 項目名稱。
>
> 後面的 root=/dev/hda1 的意思是說,告訴 linux 開機核心檔案 linux 的
> root 「/」分割區域在 hda1
> 這個位置。所以 /dev/hda1 這個敘述,請適當的改成你的 linux root 分割區域
> 的位置。ro 代表使用 readonly 的方式於開機時掛入 linux root 檔案系統。
>
> 若是沒有問題的話,開機完畢即可進入系統後。接著請執行 lilo 程式一遍,
> 讓 LILO 開機程式重新安裝即可。下次開機時,就可以正常啟動 Linux 了。
>
> 15. 當安裝好 Linux 系統後,開機時只看到 「Press a key to reboot」的訊息,
> 按下任意鍵就重新開機了,再次開機時還是出現相同的訊息…..
>
> Ans:
>
> 當初在分割硬碟時,最後忘了將某個分割區域設定為 Active Partition,
> 所以開機時就會有這個情況發生。
>
> 解決的方式,可以使用上述的方式,用 Linux 開機片這類的方式進入系統,
> 然後執行 fdisk 程式,把要設定為可開機的 Partition 分割區域設定為
> Active 即可。當然,將某個分割區域設定為 Active,也可以直接使用 dos
> 下的 fdisk 程式或是 spfdisk 這類程式來設定之。
>
> 16. 當安裝好 Linux 系統後,開機時只看到 010101010101的訊息,一直出現在螢幕
> 上而無法開機?
>
> Ans:
>
> 遇到這個問題時,可以先使用上述的步驟方式進入系統,然後執行一遍lilo
> 程式後,再看看會不會有這個問題。
>
> 這個 0101.. 的問題,弟某次安裝 Linux 時遇過一次。系統主機只有
> 安裝一顆硬碟,而這個硬碟是安裝在 IDE 1 的第一個位置上,以 Linux 的
> 表示方式,也就是 hdc 。整個安裝過程都沒有問題,不過開機後就出現 010101
> 的訊息,而且沒有停止的在跑。後來把這顆硬碟安裝到 hda 這個位置後,就沒有
> 這個問題了。
>
> 所以說,若是系統只有一顆硬碟,請把它安裝在 IDE 0 第一個位置上,也就是
> hda 即可。
>
> 另外請檢查在 BIOS 內,硬碟所使用存取模式是否設定錯誤了。比方應該設定為
> LBA ,不過卻設定為 Normal 。
>
> 17. 我有兩顆硬碟,當我執行 fdisk 程式時,我怎麼切換到第二顆硬碟?
>
> Ans:
>
> 設備名稱 代表的裝置
> /dev/hda IDE0 上的第一顆裝置
> /dev/hdb IDE0 上的第二顆裝置
> /dev/hdc IDE1 上的第一顆裝置
> /dev/hdd IDE1 上的第二顆裝置
>
> 所以看你的第二顆硬碟安裝在哪個裝置上,然後使用 fdisk /dev/hdb
> 這類方式就可以了。
>
> 若是 SCSI 裝置的硬碟,則是使用 sda、sdb、sdc、sdd 的裝置名稱。
>
> 18. 我的硬碟有 20GB,不過我使用 fdisk 程式劃分時,卻只能夠抓到 8GB,
> 這該如何解決?
>
> Ans:
>
> 目前的 fdisk 程式應該不會有這個問題。倘若遇到這個問題的話,
> 請先重新開機,進入 bios 設定程式內,然後抄下目前硬碟的
> Cylinders、heads、sectors 的相關資料。
>
> 然後開機進入 Linux 系統,執行 fdisk 程式時,請輸入 x 進入
> expert mode 模式,然後輸入 c 修改 Cylinders 的數量,輸入
> h 修改 heads 的數量,輸入 s 修改 sectors 的數量。完成後,
> 輸入 r 回到原先的設定畫面,如此就可以抓到這顆硬碟所有的
> 容量。
>
> 19. 除了 linux 的 fdisk 之外,在 dos 環境下也沒有比較好用的
> fdisk 程式,可以像是 linux fdisk 可以劃分出不同系統 ID
> 的分割區域呢?
>
> Ans:
>
> 有的,可以使用國人自己寫的 spfisk 程式來進行磁碟的劃分,
> 甚至是可以拿來當作 boot manager 程式來管理不同作業系統間
> 的啟動。
>
> spfdisk 程式可以到 http://mail.ht.net.tw/~spferng 下載。
>
> 20. 請問一下,怎麼是 LILO? 我可以使用其他的開機管理程式來
> 替代它嗎?
>
> Ans:
>
> LILO 就是 LInux LOader,取這兩個單字前面的兩個字元組合
> 成的,也就是所謂的 Linux 的載入程式,用來啟動 Linux 作業
> 系統的,所以說是一定要安裝的。
>
> 當然,提供與 LILO 相同的程式像是 grub 也是可以完成 LILO
> 程式一樣的功能。在 Mandrake 7.1 安裝到開機程式的安裝時,
> 就可以選擇是要使用 LILO 或者是 grub 開機管理程式。
>
> 若是你想另外安裝其他的開機管理程式來代替 Lilo 開機管理程式
> 的功能,並且可以正常啟動 Linux 作業系統,那你需要把 Lilo
> 程式安裝到 Linux 分身的分割區內,如此就可以透過其他的開機
> 程式啟動 Lilo 並載入 Linux 系統。
>
> 須注意的是,Lilo 程式,除了可以安裝到 mbr 上當一般的開機管理
> 程式外,還是所謂的用來啟動 Linux 作業系統的程式。所以就算
> 不想把 LILO 安裝到 mbr 上,也別忘記把 LILO 安裝到 Linux 本身
> 的分割區內。(比方 /boot 所在分割區,或是 / 根目錄分割區內)
>
> 21. 我的 Linux Lilo 程式本來是安裝到 MBR 上,現在要把它安裝到
> Linux 本身的分割區內,然後另外安裝 spfdisk 開機程式到 MBR
> 內,我要怎麼修改 Lilo 安裝到 Linux 的分割區內呢?
>
> Ans:
>
> 請使用 vi 或是你熟悉的 editor 程式,修改 /etc/lilo.conf 這個
> 檔案,參考下面的例子:
>
> boot=/dev/hda
> map=/boot/map
> install=/boot/boot.b
> prompt
> timeout=50
> image=/boot/vmlinuz-2.2.5
> label=linux
> root=/dev/hda5
> initrd=/boot/initrd-2.2.5-.img
> read-only
>
> 也就是把上面的 boot=/dev/hda 改成下面 root=/dev/hda5
> 的名稱一樣即可。比方這個例子,就是改成 boot=/dev/hda5
> 就可以了。
>
> 改好後,請執行 lilo 程式一遍就可以生效了。
>
> 22. 請問一下,Linux 系統是不是需要安裝在 Primary Partition 上
> 才可以呢?
>
> Ans:
>
> 不需要的,事實上 Linux 不一定需要安裝在 Primary Partition 上
> 才可以,就算是安裝在 Extended Partition 裡面的邏輯分割區
> (Logical Partition) 也是可以的。
>
> 23. 我本來系統有安裝 Windows 系統,現在使用系統共存的方式,安裝好了
> Linux 系統。而現在開機時會出現 boot: 訊息,我按下 enter 就可以
> 進入 Linux 系統。不過我現在要進入 Windows 系統,我該怎麼進入?
>
> Ans:
>
> 一般來說,Linux 安裝過程中有設定啟動其他 OS 作業系統的項目,
> 只要安裝過程中有設定好,那開機出現 boot: 提示訊息時,可以按下
> TAB 鍵,螢幕會列出可用的 label 項目名稱。
>
> 比方您按下 tab 看到的有 linux 與 dos ,那輸入 dos 並按下 enter
> 就可以進入該作業系統了。
>
> 24. 我的系統使用共存的方式同時存在 Linux 與 windows ,現在安裝好了,
> 不過卻發現 boot: 提示訊息時按下 tab 只有看到 Linux 一個項目,
> 沒有啟動 dos/windows 或者是 OS 的部份,這該如何處理?
>
> Ans:
>
> 先使用 fdisk 程式觀察一下,比方您要啟動的系統分割區是 hda1,
> 那請在 /etc/lilo.conf 檔案內加入:
>
> other=/dev/hda1
> label=windows
> table=/dev/hda
>
> other 後面就是接要啟動的分割區位置。
> label 就是自定的名稱
> table 所接的就是該分割區的磁碟位置。
>
> 改好後,請執行 lilo 程式更新設定,下次開機後即可生效。
>
> 25. 第一顆硬碟安裝 linux,第二顆硬碟安裝 win98,現在我參考了
> 相關文件說明,在 /etc/lilo.conf 檔案內加入:
>
> other=/dev/hdb1
> table=/dev/hdb
> label=win98
>
> 並且執行了 lilo 更新了 lilo 開機程式。不過當我輸入 win98 時
> 無法正常進入 win98,會出現下面的訊息:
>
> Invalid system disk
> Replace the disk,and then press any key
>
> Ans:
>
> 關於這個情況,那是因為 windows 系統需要安裝在第一顆硬碟上才可以
> 正常啟動。比較好的建議方式,把 win98 安裝到第一顆硬碟,而 Linux
> 安裝到第二顆硬碟內,這樣子比較不會有問題。
>
> 上面的問題,改一下 /etc/lilo.conf 設定檔案成為....
>
> other=/dev/hdb1
> table=/dev/hdb
> map-drive = 0x80
> to = 0x81
> map-drive = 0x81
> to = 0x80
> label=win98
>
> 改好後,請執行一遍 lilo 程式更新 lilo 開機程式的資訊,下次
> 開機後,就可以使用 win98 這個 label 名稱進入 win98 系統了。
>
> 26. 若是我要移除安裝在 mbr 上的 lilo 開機程式,我該怎麼做?
>
> Ans:
>
> 可以使用 dos 的 fdisk or spfdisk 這類程式,執行 fdisk /mbr
> 或是 spfdisk /mbr ,即可把 mbr 上的 lilo 開機程式碼移除。
>
>
> 27. 開機進入 Linux 之後,我發現執行 free 所顯示出來的記憶體數量
> 不對。比方我的機器是 128M RAM,free 顯示出來只有 64M。
> 或者是更離譜,只有 13M 而已。
>
> Ans:
>
> 若是您有 64M or more 的記憶體,不過只有顯示出 64M 的話,請修改
> 您 /etc/lilo.conf 檔案,比方下面的例子:
>
> boot=/dev/hda
> map=/boot/map
> install=/boot/boot.b
> prompt
> timeout=50
> image=/boot/vmlinuz-2.2.5
> label=linux
> root=/dev/hda5
> initrd=/boot/initrd-2.2.5-.img
> read-only
> append="mem=64M"
>
> 然後執行 lilo 程式,更新 lilo 的開機資訊,下次開機後即可生效。
>
> 而若是執行 free 所看到的記憶體數量只有 13M,那多半是 BIOS 內
> 有個 hole at 150-16M 的項目選起來了,所以導致記憶體數量偵測失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