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公爵 <ilkitty.bbs@cis.nctu.edu.tw> wrote in message
news:3cZYl2$VLj@bbs.cis.nctu.edu.tw...
> ==> 在 yrchuo@cis_nctu (騎車能力重新訓練中) 的文章中提到:
> >         大家好.. 前面看到大家在討論HUB的SWITCH跟SWITCHING...
> >         越看.. 越有點糊塗..
> >         現在HUB的功能大致上有...
> >         1. 10/100 Mbps 網路速度切換
> >            這個是說HUB的埠可以接10或者100的網路卡
> >            但是10/100的兩個網路區段不一定可以互聯..
> >         2. 10/100 Mbps 網路區段連結..
> >            HUB的埠可以接10或100的網路卡..
> >            而且10/100的這兩個網路區段可以互通..
> >         3. HUB可以針對網路封包來決定封包的去向..
>              ^^^^^^^^^^^^^^^^^^^^^^^^^^^^^^^^^^^^^  不對...
> >            基本是要求同速度埠的封包檢查傳送
> >            連前述2.的要求一起作進去就跟速度無關??
>
> 傳統的hub做的只有repeater的功能,所以只能連接相同速度的port。

不單是 repeater 的功能﹐HUB 還有分 active 和 passive 之別。

> 市面上有些在賣的hub,例如10/100 Mb/s dual-speed hub,在它內部其實
> 有一個bridge,將 10 Mb/s和100 Mb/s的port區隔成兩個collision domain。
> 你可以把這類產品想成是一個若干port的10 Mb/s hub和一個若干port的
> 100 Mb/s hub,中間接上一個 2-port的bridge。算是傳統hub的一種變形,
> 仍然以hub的名稱在賣。但在同一個collision domain底下是不管封包的
> 目的位址為何都會broadcast到每個port。

現在的設備名稱界定都很模糊﹐您不能單純說一個 hub 有這樣的功能﹐而其它 hub 就
一樣了。

先撇開物理名稱而言﹐關鍵還是看它在 OSI 中處於哪一個 layer (當然 OSI 也不是唯
一的 model)。如果不求證確切的功能規格﹐單純的集線功能的 hub 只工作於
physical ﹐而帶 bridge 功能的則工作於 data-link 層級。但是單一個 IEEE802.x
下面就分好幾個規格了﹕
Logical Link Control 有 802.2 和其它﹔Media Access Control 有分 802.3、
802.4、 802.5、 和其它規格。但如果用 802.3 規格﹐那它使用 CSMA/CD ﹐這是一個
廣播類型的傳送方式。所以﹐如果沒有 switching 功能時﹐每一個 node (所連接的
port )都會收到廣播﹐而且都必需等空閑時發送封包﹐如果 node 越多﹐collision 機
會也越大﹐傳送速度當然要慢。

如果是 switch﹐那麼 switch 本身會有一個收集各個 MAC 的 learning table。也只
有丟給這個 node 的 port 才收到封包﹐想對而言﹐對其它 node 來說﹐網路是“空閑
的”﹐所以“幾乎可以同時”丟送封包﹐而且 collision control 也僅集中在 swith
上面。所以您會發現用 switch 比 hub 高效。

至於什麼 10Mbps 和 100Mbps 的不同﹐這只是頻寬大小的不同而已(當然這個已經蠻複
雜的了)﹐但並非 switch 主要 concern 的地方。


>
>
> >         SWITCH跟SWITCHING  那個字是哪一種功能呢??
>
> 依據封包的目的位址轉送到適當的port。
>
> >         現在市面上HUB百百種..
> >         有的寫SWITCHING HUB.. 有的寫HUB WITH SWITCH...
> >         到底價差那麼大的時候.. 我們要如何從中察明玄機??
>
> 看規格,比功能、performance...
> 至於名字怎麼叫,很多只是在玩文字遊戲。

除了文字游戲外﹐更應該多加強基礎知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