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要對剛剛所分配給 FreeBSD 的分割區進行 Disk Label 了。或許說成要將各分割區決定掛載到 FreeBSD
中的什麼目錄,可能較容易理解吧!如果您對於 Disk Label 還不是很清楚,您可以再次查閱磁碟標韱章節,加強觀念釐清。
請將光棒移至 Label 選項,按下空白鍵進入『Disklabel 編輯器』。

編輯器中,其計區分三個區域。
最上方的是分配給 FreeBSD 使用的分割區,我們估且將其稱為『分割區』;中間的是建立好的分層
(Slice),就稱其為『分層區』吧;最下面的則是功能鍵說明,稱為『按鍵功能區』應該蠻速配地 ^_^
分割區
- Disk -> 實體裝置名稱
FreeBSD 對於此顆硬碟的命名
- Partition name -> 分割區名稱
FreeBSD 對於此分割區的命名
- Free -> 剩餘空間容量
顯示此分割區剩餘多少空間容量可供建立 Slice
在圖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計有 IDE 界面的第一顆硬碟 (ad0) 與第二顆硬碟 (ad1);
第一顆硬碟的第二分割區 (ad0s2) 尚有 11091MB 的剩餘空間可供建立 Slice;
第二顆硬碟的第一分割區 (ad0s1) 已將所有空間使用完了,其建立的 Slice 正呈列在分層區中。
分層區
- Part -> 邏輯分層 (Logical Slice) 名稱
FreeBSD 對於此邏輯分層的命名
- Mount -> 掛載目錄
此邏輯分層將掛載於 FreeBSD 系統中的目錄名稱;<none> 表示尚未掛載
- Size -> 容量大小
此邏輯分層所分配到的空間容量
- Newfs -> 檔案系統格式
此邏輯分層的檔案系統格式
按鍵功能區
- C = Create -> 建立
將光棒移動到分割區中要進行邏輯分層建立的分割區上,再按 C鍵進行分配。

數值的輸入規則與建立分割區相同,請參照建立 FreeBSD
分割區章節。
決定好空間大小之後,按下 Enter 進行檔案系統格式的設定︰

除了虛擬記憶體之外,所有的邏輯分層皆需選取 FS A file system 選項。
選定好分層的檔案系統格式之後,需為其設定一目錄名稱,即俗稱的掛載動作︰

相關的分層大小及目錄掛載,請查閱分割區空間分配章節。
- D = Delete -> 刪除
將光棒移動到分層區中欲刪除的邏輯分層上,按下 D 鍵即可刪除此分層,並將空間釋放回原分割區。
- M = Mount pt. -> 掛載
為已建立好的分層設定一目錄名稱,即俗稱的掛載動作。如要取消掛載或變更掛載名稱,只需重新掛載一次,然後變更或取消其名稱即可。
- W = Write -> 寫入
將所有的設定動作儲存。
- N = Newfs Opts -> 修改分層的檔案系統參數
需要在此『Disklabel 編輯器』中所建立的分層才能夠予以修改。

除非您有特殊需求,比如有架設 BBS 站,不然您並不需要修改分層的檔案系統參數值。
- Q = Finish -> 完成程序操作,關閉『Disklabel 編輯器』視窗,返回上一層選單。
- S = Toggle SoftUpdates -> 啟用/停用 SoftUpdates 模式。
- T = Toggle Newfs -> 決定選取的分層是否要格式化。
- U = Undo -> 還原先前所做的全部變動。
- A = Auto Defaults -> 以自動模式來建立分層
需將光棒移到分割區中,並選定要使用哪個分割區來執行。
- R = Delete+Merge -> 加強版的刪除功能。
現在,您已瞭解了『Disklabel 編輯器』的內容,同時也已學會了如何操作它,如果您對於 Unix-Like
的目錄結構已有認識,且已規劃好各目錄所需的空間大小,您可以開始為您的 FreeBSD 進行整容了。
或者您也想先至分割區空間分配章節查閱目錄的結構建置與空間大小的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