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BSD   安裝時的核心組態

.逸晨


電源打開或重新啟動時,先進入主機的 BIOS 設定選項畫面,進入前應該會顯示要按何按鍵來進入, 不同的系統會有不同的預設按鍵(或按鍵組合),大部份不出 F2F10DelAlt+S 這幾組按鍵。
進入後,請移至設定開機順序的設定選項,依自己的打算來選擇第一開機順位裝置。
  • 有準備安裝光碟片且配有光碟機,建議選用 CDROM 選項來開機
  • 沒有準備安裝光碟片或未配有光碟機,請選用 Floppy 選項來開機
這兒有個觀念要釐清地,並非要採用光碟安裝方式,就得選擇 CDROM 選項來開機喲; 您一樣可以選用 Floppy 選項來開機,但安裝來源選擇 CD/DVD-ROM 模式來安裝的! 選定好之後,記得儲存離開並重新啟動,開始咱們的 FreeBSD 快樂之旅。

不論您是使用光碟開機或軟碟開機,最後您應該可以看到如下訊息︰
  Hit [Enter] to boot immediately, or any other key for command prompt.
Booting [kernel] in 9 seconds... _
您可以等待 10 秒或是按 Enter 跳過,以進入核心組態的選擇畫面。

在上圖中,共計有三組選項可供選擇︰

  • Skip kernel configuration and continue with installation
    略過核心硬體設定,繼續進行下一步安裝步驟
  • Start kernel configuration in full-screen visual mode
    進入選單模式的核心硬體設定
  • Start kernel configuration in CLI mode
    以文字模式來進行核心硬體設定
我們選用第二項 Start kernel configuration in full-screen visual mode 來進行核心的硬體設定。
因為如果選用第一項跳過設定的話,您的硬體很有可能會彼此產生衝突而造成後續的困擾;第三項的話則界面較不親善。
之後您便可看到硬體設定選單的畫面︰

這個硬體設定選單由上而下共分四個區塊,您可以用上下鍵在同一區塊中移動,用 TAB 鍵切換操作區塊,按 Enter 鍵進入硬體細目選單、或按下 X 鍵把所有的硬體選項展開。
如要停用某項裝置,在『可用裝置區』使用 Delete 鍵來變更;在『停用裝置區』則是使用 Enter 鍵來變更。
當設定完成後,按下 Q 鍵儲存離開,以進行下一安裝步驟。

  • Active-Drivers (可用裝置區)
    在右上角處︰
    • n conflicts =>表示共有 n 項裝置有衝突
    • Dev => 顯示此裝置在 FreeBSD 中所使用的裝置名稱
    • IRQ => 顯示此裝置所使用的中斷值 (IRQ)
    • Port => 顯示此裝置所使用的 IO 埠位址值
    如果一個可用的驅動程式跟另一個可用的有衝突,在他們的驅動程式名稱之後會顯示 CONF 字樣。
    FreeBSD 預設可以使用的裝置,其中又分為︰
    • Storage (儲存裝置)
    • Network (網路卡裝置)
    • Communications (通訊埠裝置)
    • Input (輸入裝置)
    • Multimedia (多媒體裝置)
    • Miscellaneous (其他未歸類裝置)。
    其後有 Collapsed 字樣者,表示選項中還有細目選項。

  • Inactive-Drivers (停用裝置區)
    在此區塊中所呈列的裝置,其驅動程式一樣保存在核心中,但當下次核心啟動時,並不會再去搜尋、使用這些裝置。
    此區的分類與可用裝置區相同。

  • 第三區 => 硬體資料設定區
    當您要變更某項可用裝置的相關設定值時,即是在此區塊顯現處理。

  • 第四區塊 =>按鍵說明區
在『可用裝置區』與『停用裝置區』中的裝置驅動程式,其啟用或停用的設定將會寫於 /boot/kernel.conf 檔案中,您可以透過編輯此檔案或於開機時使用 boot -c 來重新設定。


我們按下 x 鍵來展開所有裝置選項,或按下 Enter 鍵進入硬體細目選項時,可看到如下畫面︰

    Storage (儲存裝置)
在儲存裝置中,除非您有使用 ISA 界面的 SCSI-Card,且正好是呈列於其中,不然請全部以 Delete 鍵來刪除, 僅保留如下三個裝置類別︰
裝置類別Dev (裝置名稱)IRQ (中斷值) IO Port
ATA/ATAPI compatible disk controllerata0140x1f0
ATA/ATAPI compatible disk controllerata1150x170
Floppy disk controllerfdc060x3f0
    Network (網路卡裝置)
在網路卡裝置中,除非您有 ISA 界面的網路卡,且正好呈列於其中,不然請全部予以刪除;PCI 界面的網卡會由系統自 行偵測到(如果有支援的話),並依系統狀況予以適當的設定值。
    Communications (通訊埠裝置)
這兒指的是貫稱的 COM1、COM2、LPT1 連接埠,請依您的需求留下所需的裝置, 全部刪除也沒關係,因為待系統安裝完成後,我們還會針對系統配備來做核心的最佳化。
    Input (輸入裝置)
  • 除非您使用 USB 的鍵盤,不然請保留住鍵盤的裝置。
  • 如果您不打算使用 Xwindow 的話,或是沒有 PS/2 滑鼠裝置,您可以刪除它。
      Multimedia (多媒體裝置)
    這區的裝置因為並非安裝過程中所必需的,所以其中是看不到任何裝置可以使用的。
      Miscellaneous (其他未歸類裝置)
    如果您的硬體裝置有呈列其中的話,可以保留著;其他的能刪就刪,刪不掉的就留著吧。

    大致上來說,在您將不需要的裝置刪除之後,應該是不會有硬體衝突的訊息了。不過您很可能會想要修正某項裝置的參數值,底下將說明如何變更某項裝置的參數值。
    • 請先將光棒移動到要變更的裝置選項上,比如︰aha0
    • 此時會在硬體資料設定區(區塊三)中,看到如下的訊息︰
      Port address : 0x330
      Flags        : 0x0   DRQ number : 5
      
    • 按下 Enter 鍵修改參數值,然後按 Q 鍵儲存離開硬體設定欄。
    基本上核心組態的硬體設定到這兒就可以了,如果您有興趣可自行嚐試幾遍,便可以對這部份有深入的了解, 不用怕如果刪錯了或改錯了怎麼辦;可用裝置刪錯了,可以用 TAB 鍵切換至停用區塊中,將光棒移至要啟用的裝置上,按下 Enter 鍵,便會又跑回到可用裝置區塊中了。
    在你按下 Q 鍵之前,所有的變更皆尚未寫入,所以您可以放心大膽去嚐試。
    如果還是不放心,那就再重新啟開機一次,就可以嘍!

    當確認一切皆照意願設定完成後,您可以按下 Q 鍵來儲存離開,此時您會於硬體資料設定區(區塊三)中看到如下訊息︰
    Save these parameters before exiting? ([Y]es/[N]o/[C]ancel)
    回答 Y 儲存設定後,系統便會開始自動搜尋設定您主機上的週邊裝置,且會將訊息顯示於螢幕上。

    待搜尋完成後,便會進入到系統安裝主畫面 (sysinstall)。

    在看到系統安裝主畫面後,您可以按 ALT+F2 來切換到 VTY2, 以查看 FreeBSD 偵測到了哪些硬體。

    當然,您主機上的訊息一定會與這兒所呈列的不同 ^_^︰
    avail memory = 519221248 (507052K bytes)
    Preloaded elf kernel "kernel" at 0xc069a000.
    Preloaded mfs_root "/mfsroot" at 0xc069a084.
    md1: Malloc disk
    npx0: on motherboard
    npx0: INT 16 interface
    Using $PIR table, 9 entries at 0xc00fdbd0
    apm0: on motherboard
    apm: found APM BIOS v1.2, connected at v1.2
    npx0: on motherboard
    npx0: INT 16 interface
    pcib0: on motherboard
    pci0: on pcib0
    pcib2: at device 1.0 on pci0
    pci1: on pcib2
    pci1: at 0.0 irq 3
    isab0: at device 7.0 on pci0
    isa0: on isab0
    atapci0: port 0xd000-0xd00f at device 7.1 on pci0
    atapci0: Correcting VIA config for southbridge data corruption bug
    ata0: at 0x1f0 irq 14 on atapci0
    ata1: at 0x170 irq 15 on atapci0
    uhci0: port 0xd400-0xd41f irq 0 at device 7.2 on pci0
    pci_cfgintr_search: linked (5) to configured irq 4 at 0:9:0
    pci_cfgintr: 0:7 INTD routed to irq 4
    usb0: on uhci0
    usb0: USB revision 1.0
    uhub0: VIA UHCI root hub, class 9/0, rev 1.00/1.00, addr 1
    uhub0: 2 ports with 2 removable, self powered
    uhci1: port 0xd800-0xd81f at device 7.3 on pci0
    pci_cfgintr_search: linked (5) to configured irq 4 at 0:9:0
    pci_cfgintr: 0:7 INTD routed to irq 4
    usb1: on uhci1
    usb1: USB revision 1.0
    uhub1: VIA UHCI root hub, class 9/0, rev 1.00/1.00, addr 1
    uhub1: 2 ports with 2 removable, self powered
    pci0: (vendor=0x1106, dev=0x3057) at 7.4
    pcm0: port 0xe400-0xe403,0xe000-0xe003,0xdc00-0xdcff irq 10 at device 7.5 on pci0
    pci0: (vendor=0x109e, dev=0x0878) at 9.1 irq 4
    ahc0: port 0xe800-0xe8ff mem 0xdf001000-0xdf001fff irq 11 at device 12.0 on pci0
    aic7880: Ultra Single Channel A, SCSI Id=7, 16/253 SCBs
    rl0: port 0xec00-0xecff mem 0xdf003000-0xdf0030ff irq 10 at device 14.0 on pci0
    rl0: Ethernet address: 00:50:fc:2f:ea:89
    miibus0: on rl0
    rlphy0: on miibus0
    rlphy0: 10baseT, 10baseT-FDX, 100baseTX, 100baseTX-FDX, auto
    pcib1: on motherboard
    pci2: on pcib1
    orm0:

    由於安裝用的核心,並沒有包含所有的硬體,只有在安裝時必須用到的硬體才會被偵測到,因此如果您有部份的硬體沒有被偵測到請不用擔心,只要它有在 FreeBSD 硬體支援列表中,您都可以透過核心訂製來驅動它的。
    如果您有切換到 VTY2 畫面,記得按 ALT+F1 切換回系統安裝主選單畫面來哦!。


  • 上一篇返回首頁目錄索引章節目錄回上一頁Page UP下一篇

    最佳瀏灠環境︰Mozilla & 1024x768